中国报道讯(通讯员吴厚征)一种水稻与大豆间作种植方法在贵州省天柱县竹林镇苗乡侗寨盛行。稻豆间作是天柱苗侗人民千百年来传统农业生产中重要且普遍的栽培方式,通过水稻与大豆在生长过程中对养分吸收形成的空间差或时间差,发挥光、肥、水、气、热等农业资源的生产潜力。
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水稻、大豆间作,对作物产量的提高有重要作用,通过水稻和大豆对氮、磷养分的吸收,促进水稻和大豆生长从而提高各自产量。在水稻薅秧季节,移栽大豆在田埂边上,沿田埂起垄作为大豆种植行,能达到水稻与大豆同时收割的效果。一般情况下可增产粮食10~15%左右。
稻豆间作还能有效减轻水稻纹枯病和稻纵卷叶螟的危害程度,稻豆间作是一种可行的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且增加作物产量的生态农业模式,这是苗侗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图为竹林镇凯寨村群众采摘大豆和凉晒稻谷。
责任编辑:上官慧慧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