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少林文化中心落户重庆鸿恩寺陶然大观园

发布时间:2019-09-22 20:29:48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功夫出少林 少林功夫天下扬

中国报道讯(吴蜀丰 吴剑波报道)享誉全球的中国功夫、少林寺少林文化中心都市禅堂落户于2019年9月22日正式落户在重庆市江北鸿恩寺陶然大观园,在开业的同时“首期少林养生功体验”活动也将成为亮点。

    原重庆市副市长窦瑞华先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窦瑞华先生说:少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大力的支持和宣扬。少林文化在养身强身防身和养心明心安心等方面为全国和世界人民提供了一个方便易学的健康生活方式和理念,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性循环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嵩山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法师嫡传大弟子,少林实战功夫第一人、英国少林文化中心创办人释延孜师父不远万里从伦敦专程赶来祝贺与互动。原重庆市副市长窦瑞华先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窦瑞华先生说:少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大力的支持和宣扬。少林文化在养身强身防身和养心明心安心等方面为全国和世界人民提供了一个方便易学的健康生活方式和理念,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性循环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嵩山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法师嫡传大弟子,少林实战功夫第一人、英国少林文化中心创办人释延孜师父不远万里从伦敦专程赶来祝贺与互动。
 

 

据介绍,国家主席习近平把少林寺定位为“享誉世界的少林寺”,享誉世界的少林寺和少林文化,拥有1522年的历史,是中国向世界展示的一张名片,如今已在全球100个国家成立了少林文化中心,都市禅堂拥有爱好学习少林文化,少林功夫,禅修养生的弟子达上亿人,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

重庆市原副市长窦瑞华在现场谈到:“少林都市禅堂将享誉世界的少林文化带到重庆,服务大众,提升都市人群的文化修养和精神品味,是一件好事、一件大事。希望该文化交流中心坚持以文化结缘大众,以禅修滋养身心,以禅武强健体魄,充分将少林的禅医更好的服务大众。”

江北少林文化中心,都市禅堂落户鸿恩寺陶然大观园,依托洪恩寺森林公园,陶然大观园,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最佳的生态环境,是天然的氧吧。为广大市民提供中老年人修身养性,健身康养的心灵寓所,又适合青少年培训,少林武术,国学,书法,围棋,弹弓禅艺,“少林功夫进校园活动"计划师资教学基地,等传统文化的最佳教学场所。

 

少林绝技表演展示﹔少林武僧、少林实战第一人释延孜和弟子柯景峻表演少林功夫与少林实战的展示和讲解,少林易筋经洗髓经传人延丰师傅表演(易经筋洗髓、筋功法解说)。专家介绍少林养生、少林中医历史文化知识讲座,青少年才艺智力培训班才艺展示,同时还举行了现场报名体验养生功法的学习及禅修打坐互动式体验活动。著名书画家王国政、彭邦兴现场展示书画交流。

在海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少林寺成了中国的代名词,少林功夫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成为中国的一张重要文化名片。2013年,少林寺被习近平主席誉为“享誉世界的少林寺”。“享誉世界的少林寺”这一定位,凸显了少林寺僧团弘法利生所做出的努力和成就,是践行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成果。

【关于嵩山少林寺】嵩山少林寺创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地处中 原腹地,交通发达,与都城洛阳隔山相望。孝文帝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在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少林寺。跋陀收有两位高徒,其一为慧光,律学巨匠;另一为僧稠,被誉为“葱岭以东,禅学之最。”永平元年(公元506年),印度高僧勒拿摩提和菩提流支,先后来到少林寺,开辟译场,少林寺西台舍利塔后建翻经堂,由慧光助译,共同翻译印度世亲菩萨《十地经论》,历经三年完成。《十地经论》翻出后,慧光在少林寺弘扬师说,内容包括《四分律》。慧光弟子主要有法上、道凭、灵衍、道云、道晖、灵隐等。《四分》一宗之确立,实始于慧光。《四分》在少林寺内传承有序。少林早期律学,以《四分》为先,先导之以戒行、律学,然后学之以经论。少林弟子沿此双轨并进,成果累累。

少林功夫也在实战中经受了检验,少林功夫威名远扬,也因此确立了少林功夫在全国武术界的权威地位。少林功夫对少林寺僧人参战地区(河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云南等)和游方地区(河南伏牛山、四川峨眉山、云南鸡足山等)的武术起源和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少林功夫的武术技艺,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得到了同行及全社会的普遍认可。同时,少林功夫的理论得到了空前发展,著述之繁,现已无法统计。其中流传至今的有四部重要武术著作:明释洪转《梦绿堂枪法》、明程宗猷《少林棍法阐宗》、清吴殳《手臂录》和清张孔昭《拳经拳法》。据明万历九年(1581年)王士性《嵩游记》,此时少林寺僧人达到“八百余僧”规模。按少林寺宗法门头制度,除了少林寺常住院执事僧以外,其他僧人都是分散在各个宗法门头内。

佛教组织的基本原则是游方制度,核心内容开放,也就是僧人进出的自由权。但在少林寺宗法门头组织结构内部,僧人们师承关系又是相对单一和稳定的,他们要严格遵守宗法传承制度。除非特殊原因,僧人们不会频繁流动。少林寺宗法门头制度具有开放和稳定的双重性,对于少林功夫的发展和传承,尤其是少林功夫体系和门派的形成,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满清入关建立政权以后,受战乱影响,此时的少林寺僧人规模逐渐缩小。

清朝廷对少林寺非常重视。雍正十三年(1735年),皇帝亲览寺院规划图,审定方案,重建了山门,并重修了千佛殿。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亲临少林寺,夜宿方丈室,并亲笔题诗立碑。少林寺僧人白天照常经课坐禅,夜间坚持在少林寺最隐蔽的后殿——千佛殿,习武不辍,以至大殿地面因长期练功发力形成陷坑,至今遗迹仍存。从清朝白衣殿壁画和文献记载,少林功夫在清朝以来,仍维持着很高的水平。民国期间(1911—1949年),少林寺遭受了一场人为的重大火灾。一九二八年,军阀混战,殃及少林寺,大雄宝殿、藏经阁楼等重要建筑及典藏,皆被烧毁,损失惨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特别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政府颁布新的宗教政策以来,随着国家的开放政策和全球多元文化时代的到来,少林寺继承和发扬自己独特的优良传统,先后恢复禅堂,每年举行精进禅七。收集整理古籍善本,少林寺藏经阁已被国家列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并整理出版《中国佛教医药全书》、《中华武藏》等多部著作。广泛开展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少林文化已被世界越来越多的民族认同,成为连接世界人民友谊的纽带。在世界各地热爱中国文化的人们心目中,少林文化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

【少林都市禅堂】少林都市禅堂(以下简称“都市禅堂”)是中国嵩山少林寺在都市创立的集打坐禅修、读经交流、主题讲座、少林养生、公益慈善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文化交流平台。为了给具有佛教信仰和热爱少林文化的社会各界人士提供一个学习、交流和提升智慧的平台,为了让少林寺传统的禅堂修行方式走进都市,服务于广大民众,服务于社会和谐进步,上永下信大和尚慈悲发心,于2013年在郑州市区中开辟一方“净土”,创建“都市禅堂”,依托少林寺的僧资和影响,将禅法深植于城市,深植于民间,深植于生活,希望未来在更多城市遍地开花结果,让禅生活、禅智慧给民众带来幸福和快乐。

都市禅堂以文化认同为基础,以佛教信仰为支撑,将传统修心养性的方法融为一炉,将禅法溶于生活,以身心为道场,是城市大众共同参与,共同享用的方便法门,具体任务:

给禅文化爱好者提供打坐参禅的场所,倡导实修,净化人心,完善人格。有次第、有计划地开展各类文化讲座,包括讲经说法、儒释道传统文化主题讲座,引导大众听经闻法,正信正行,提升觉悟,传播道德。发挥少林禅武医文化优势,通过功夫和禅医来强身健体,让更多的民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慈善救助,劝人向善,传递慈悲,发挥宗教慈善服务社会的功能。都市禅堂深植于都市人群之中,既是信众之家,也是信众参与公益慈善的组织者、服务者,广大信众通过都市禅堂,直接参与社会服务活动,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得到社会的救助。

责任编辑:吴蜀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