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群(通讯员黄欢 蒋杉)曾琦雅同志现任广安区司法局中桥司法所负责人。守初心、担使命,扎根基层,无怨无悔,多少纷争矛盾因她而烟消云散;敢作为,办实事,为民解忧,兢兢业业,多少愁眉苦脸因她而笑逐颜开。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成功为农民工讨薪
为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曾琦雅在日常法治宣传活动中,注重农民工权益保护宣传,热情接待、受理农民工讨薪申请,能灵活运用援调对接机制解决现实问题。2019年初,曾琦雅面对王某等十几名讨薪几年未果的建筑工人,她认真倾听事情经过,待王某等人情绪平复之后对耐心讲解法律规定、国家政策,并明确表示“农民工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案件属于法律援助的受理范围,应当给予无偿法律援助。但考虑到王某等人手上并无欠条,走法律途径可能历时较为漫长,在取得王某等人同意后,曾琦雅协调当地派出所民警、区住建局相关工作人员组成了联合调解小组,多次组织王某等人和建筑公司的负责人孙某进行当面调解。在调解过程中,曾琦雅对王某进行了耐心劝说,不但为其普及相关法律、法规,告知拖欠农民工工资可能造成的法律后果,还从职工的角度对其动之以情。最终,在曾琦雅的努力下,该建筑公司与王某等人达成调解,王某等人拿到了被拖欠的工资。
帮教为基宽严相济,矫正管理有力有情
为帮助社区矫正对象改正恶习,重新回归社会,避免、减少重新违法犯罪,曾琦雅坚持以阳光式监管、社会化帮教工作理念,动态分类、宽严相济的管理方式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坚持组织社区矫正对象系统学习刑法、社区矫正法相关知识,通过“以考促学”、记录档案等方式,帮助社区矫正对象树立身份意识,服刑意识、改造意识;坚持开展“四德”教育,强化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不断“矫其心、正其行”。在曾琦雅的管理下,矫正执法有力度,200多名矫正对象无一再犯罪。同时,针对特殊矫正对象,曾琦雅注重温情感化,主动前往医院看望因肺部及心脏患有严重疾病入院治疗的钟某,了解其思想动态和生活需要,鼓励其战胜病痛,早日康复。钟某感动万分,在矫期间做到遵纪守法、服从管理,身体康复后积极参加司法所组织的各项学习、劳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着党和政府的关心、帮助。
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远程探视便民利教
今年初,一名七旬老人来到司法所。她中年丧子,因为身体行动不便,难以承担赶赴监狱探视蒋某的各项费用,已经6年没有见到过监狱服刑的孙子。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曾琦雅立即联系四川省德阳监狱核实情况,为蒋某奶奶预约了远程探视。在曾琦雅的帮助下,蒋某奶奶终于在司法所的远程视频会见系统里看到了朝思暮想的孙子。在奶奶的谆谆教导下,蒋某穿着囚服,热泪盈眶,发誓要好好改造重新做人。会见结束后,蒋某奶奶激动的向曾琦雅表达谢意,感谢党和政府让她实现了“家门口的探监”。去年,安装远程视频会见相关设施时,面对忙上忙下调试系统的曾琦雅,曾经也有群众不解,为什么国家和政府要为罪犯和他们的家属提供便利。曾琦雅回答道:“罪犯固然应当接受惩罚,但是他的家人往往都是无辜的,也是犯罪行为下的受害者,我们不应该歧视他们”“犯罪已经接受惩罚了,家人的支持可以更好的帮助他们改过自新”。这些想法的产生来源,在于曾琦雅拥有强烈的同理心,她习惯换位思考,能够站在群众的立场上、设身处地的为群众着想,把群众的急事难事当自己的事,真正的做到了“尊重群众、理解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
“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从进入司法行政队伍行列的那天起,这句话便成了曾琦雅的人生信条。司法行政事业正当时,未来曾琦雅还将继续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艰苦奋斗的作风,用青春和汗水默默坚守平凡的岗位,用身体力行践行对党和人民群众许下的忠诚誓言。
责任编辑:上官慧慧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