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运载火箭终于实现零的突破。北京时间2019年7月25日13时00分北京星际荣耀空间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星际荣耀公司”)“双曲线一号遥一”运载火箭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按飞行时序将多颗卫星及有效载荷精确送入预定300公里圆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成为中国民营航天史上首枚成功入轨的火箭,这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后第二个具备民营航天卫星发射服务能力的国家。
中国民营航天的起点始于2014年,由第一家民营火箭公司“翎客航天”创办。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141家中国民营航天公司注册成立。在创业者不断涌入的背后,资本更看重的是航天产业背后巨大的市场需求。相关机构数据表明,2016年全球航天经济总量约3000亿美元,其中商业航天产业占比高达76%,预计未来全球航天经济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万亿美元。
中国民营商业航天的“三个首次”
酒泉这个地名对于中国航天事业有着特殊的意义,它见证了一次又一次火箭发射,此次星际荣耀发射的“双曲线一号遥一”也是其中之一。
这枚白底蓝字的运载火箭于2019年7月25日13时00分准时点火发射,在观测台可以看到,火箭底部燃起一个火球,周围大地顿时腾起灰尘,由于空气能见度高,可以直接观察到火箭一二级分离,火箭继续不停向上飞行,渐渐不能再看到。
“双曲线一号遥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来源:星际荣耀 陈肖摄
随着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对此次发射任务结果圆满成功的宣布,星际荣耀“双曲线一号”创造了中国民营商业航天历史上的三个首次:中国民营商业航天运载火箭首次成功发射并高精度入轨;中国民营商业航天首次一箭多星发射入轨;中国民营商业航天首次实现太空广告并视频回传。中国也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实现民营航天公司入轨的国家。
星际荣耀公司介绍,“双曲线一号遥一”运载火箭采用三固一液的四级串联构型,搭载两颗卫星,三个末子级搭载,两个宣传配重,是截至目前中国民营航天起飞规模最大、运载能力最强的运载火箭。
本次任务的圆满成功,也标志着星际荣耀全面掌握了运载火箭总体及系统集成、固体及姿轨控动力、电气综合、导航制导与控制、测试发射、总装总测及核心单机等软硬件核心技术,具备了运载火箭系统工程全流程、全要素的研发与发射服务能力,实现了商业模式的基本闭环,正式启动商业运营。
入轨究竟意味着什么?
按照业界共识,“航天发展,入轨先行”,决定一个火箭公司成功的重要指标就是能否把卫星送入轨道。
“民营火箭公司的主要市场是卫星发射,而只有具备入轨能力的火箭才具有发射卫星的资格。火箭公司具备入轨能力,可以说是从零到一的突破。”艾瑞咨询分析师汪明哲向中新经纬客户端介绍。
“双曲线一号遥一”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来源:星际荣耀 陈肖摄
汪明哲表示,对于企业本身而言,拥有入轨能力后,企业可以承揽国内外卫星发射订单,反哺企业继续发展,研制中重型液体火箭;对于整个行业来说,一家公司在拥有火箭入轨能力后,会激励同行业公司快速发展;对于投资机构来说,此次发射会给予投资人信心,让更多的投资人关注商业发射赛道,使得未来商业发射行业乃至整个商业航天融资更加顺畅。
此次火箭发射受业界普遍关注,在听到入轨成功的消息后,一位现场的配套公司工作人员长吁一口气表示,“中国民营航天界太需要这次成功了。”
从去年起,已有两家民营航天公司宣告入轨失败。第一次在2018年10月27日,蓝箭航天发射运载火箭“朱雀一号”时,在第三级在飞行过程中出现失稳,最终卫星未能入轨;第二次是2019年3月27日,零壹空间运营的“重庆·两江之星”OS-M运载火箭,火箭升空几十秒后出现异常,发射任务失败。
汪明哲坦言,每个型号火箭首飞的风险都很高。航天系统工程具有高风险属性,计算机仿真与地面试验无法发现并解决火箭研制过程中可能遭遇全部问题,需要火箭试飞去发现这些问题并解决。SpaceX(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猎鹰一号火箭在首次成功之前经历了三次失败发射。
“星际荣耀发射入轨成功并非偶然,该公司技术团队比较强,比如其创始人有长达25年火箭研制经验,完成过多个航天型号全寿命周期管理。”运望智库高级研究员知名航天技术专家黄志澄告诉中新经纬客户端,“此次星际荣耀发射成功,毫无疑问将鼓励中国民营火箭公司和整个民营商业航天事业,是中国民营商业航天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未来航天产值有望达到万亿级
“双曲线一号遥一”的成功入轨,让业界重新将目光聚焦在民营航天公司和背后巨大的航天产业和市场,也再次燃起业界对商业航天市场未来“钱”景的想象,那么这片蓝海到底有多大?
根据美国航天基金会数据显示,在2016年全球航天产值已达3290亿美元,2016年商业航天占航天总产值比例达77%,到2020年全球航天预测产值将达到4850亿美元,2040年全球航天预计产值将达到1.1万亿美元。
另据航天五院公布的研究数据表明,目前全球市场小卫星发射需求大于18000颗、市值1080-1800亿美元、平均每颗发射费用为600-1000万美元,国内小卫星发射需求大于3000颗、市值600-800亿元人民币,平均每颗发射费用为2000-3000万元人民币。
“双曲线一号遥一”运载火箭正在竖起 来源:星际荣耀 陈肖摄
“产业量级大小取决于人类想象的量级,民营火箭未来不仅应用于卫星发射入轨,包括载人航天、太空探索等领域都是可研发的方向。”星际荣耀公司市场部总裁姚博文对中新经纬客户表示。
国内知名商业航天公司国星宇航的负责人告诉中新经纬客户端,此次“双曲线一号遥一”搭载了该公司一枚载荷,虽然目前民营航天公司和“国家队”在价格上暂时并无明显优势,但其更看重未来,相信随着民营航天公司的发展,未来在价格、反应速度和服务配套上民营航天公司都可能会更具性价比。
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民营航天公司还处于发展初期,在自身技术和开拓航天市场上还有很多要做事情。
汪明哲介绍,在技术方面,国内民营航天公司发展依然任重道远。目前,头部企业均完成了探空火箭试验,仅有星际荣耀拥有入轨能力。在全球范围内,如仅考虑民营航天企业,拥有入轨能力的仅有SpaceX与Rocket Lab(火箭实验室公司)这两家,我国民营航天公司发展速度较快,但与SpaceX差距依然巨大,主要体现在火箭可靠性、最大运载能力以及火箭回收能力等方面。
“入轨只是第一步,商业发射的客户需要的是一款高可靠性,高性价比的火箭;未来民营航天公司需要多次发射来证明自家火箭的可靠性并利用规模效应降低火箭研制成本,这样才能在全球商业发射市场取得有力竞争。”汪明哲如是说。
业内人士介绍,此前中国民营航天头部公司发射的火箭类型都是固体火箭,其优势是反应迅速,而液体运载火箭则有利于研制可重复使用火箭并降低发射成本,因此下一步重点应该是研制中型液体运载火箭,可重复使用火箭会在液体火箭研制过程中进行。
星际荣耀方面亦透露,双曲线二号可重复使用液体运载火箭,预计将于2021年进行首飞;双曲线三号可重复使用液体运载火箭,预计将于2023年进行首飞。由此星际荣耀将构建由固到液、由小到大的运载火箭型谱。
民营航天公司融资路漫漫
业内普遍认为,航天产业是一个门槛高、需要“烧钱”的产业,此次入轨成功也为民营航天公司的新一轮融资增加砝码。
星际荣耀方面披露,该公司于7月完成A++轮融资,目前估值40亿元人民币左右。公开资料显示,蓝箭公司于2018年11月完成B+轮3亿元人民币融资,截至2018年9月底累计融资金额超过8亿元人民币。另一大民营航天公司零壹空间2018年8月宣布完成3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累计完成四轮融资,融资总额近8亿元人民币。
汪明哲坦言,对于未来研制可重复使用的中型运载火箭,目前的融资金额还不够。以SpaceX为例,从2008年9月猎鹰1号首次成功发射到2015年12月猎鹰9号首次回收成功,这一期间内,SpaceX披露的融资总额高达11.25亿美元,但国内火箭公司具有后发优势,未来研制可重复使用中型液体火箭需要的金额会低于SpaceX。
星际荣耀公司亦透露,计划将于2019年年底上报材料,2020年申请登陆科创板,具体融资金额尚未确定。
此外,商业航天在国内逐渐形成自循环的生态系统,而国家层面也在释放出利好消息。
2019年6月10日,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商业运载火箭规范有序发展的通知》,首次就商业运载火箭的科研、生产、试验、发射、安全和技术管控等有关事项进行了全面的规范与要求。
东方证券认为,随着各项军民用发射计划的推进,有望带动航天产业相关配套项目进入高速建设期。地面配套终端,产业化应用,以及相关配套政策有望快速落地。航天产业景气势头延续,航天产业链迎来利好。
责任编辑:上官慧慧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