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吴蜀丰 通讯员吴钢虹 吴建东)由无锡市新吴区泰伯文化研究会、泰伯吴氏祖地宗亲总会主办,苏州市泰伯文化研究会、无锡市泰伯文化研究会、常州市吴文化研究会协办的第五届全国泰伯论坛4月7日在中国二胡之乡新吴区梅村二胡文化园成功举办。
大会围绕“弘扬泰伯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题,聚焦“泰伯精神”,聚力文化建设,凝聚文明共识。
世界华人艺术副会长刘少英
原无锡市副市长吴建选
新吴区梅村街道党工委书记朱冬青
无锡市新吴区泰伯文化研究会会长吴新
世界华人艺术副会长刘少英、原无锡市副市长吴建选先后致辞。新吴区梅村街道党工委书记朱冬青向大会及各界代表致欢迎辞。
吴希民博士
吴文富博士
吴国荣博士
著名编剧吴洪浩
参加本次论坛的有来自于20多个省、市的近四百名代表,江苏省季子文化研究会、南京大学教授周群,江南大学“江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庄若江,无锡市吴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全国优秀科普专家、副教授陈振康等一大批大学教授的学者代表;有来自常州市季子文化研究会沈建钢、浙江吴越文化研究会吴亚卿,著名编剧吴洪浩等的专家代表,还有全国各省、各地吴文化研究社团的吴文化研究者和代表们。
无锡市新吴区泰伯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吴卫祖
浙江吴越文化研究会教授吴亚卿
无锡市新吴区泰伯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吴钢虹
无锡市新吴区泰伯文化研究会会长吴新向大会致辞。他在发言中强调,在创新吴地文化建设中,如何深入挖掘地方经济文化的软实力,把至德文化发展中打造泰伯品牌作为弘扬泰伯至德精神的新观念、新思路,得到了专家们的高度赞扬。为了用实际行动推动泰伯文化的进一步宣传与弘扬,在实践运筹方面,新吴区泰伯文化研究会向大会推出策划的两项重要工程。其中特别推出拟以“泰伯奔吴、建立吴国”为主线,邀请著名编剧吴洪浩作为编剧,筹拍一部以“弘扬至德精神,发展吴地文化”为主题的大型电视剧,真正让“泰伯走向世界,让至德遍布宇宙”。
据介绍,2014年10月,全国首届“泰伯论坛”在吴文化发源地——无锡梅村泰伯庙举行,随后数年间,第二届至第四届“泰伯论坛”分别在福建晋江、江苏无锡梅村和福建厦门等地举办,今年已是第五届。泰伯论坛是旨在延续泰伯文化血脉、传承泰伯文化基因的全国性吴氏宗亲交流活动,以学术性、民间性、开放性为特色,是推动吴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台。本次论坛的举办,标志着文明无锡在吴文化研究理论、弘扬泰伯至德精神中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高潮。
这次“第五届全国泰伯论坛”通过专家的研讨、论证,形成以下共识:吴文化是在数千年发展过程中不断提升的发展中文化,吴文化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与丰富的内涵,特别是泰伯“礼让、开拓”的特色文化。在挖掘吴文化内涵中要表现“柔中有刚、开放进取、尚德重教、精巧雅致”的特点。
吴文化随着现代化发展会凸显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吴文化作为一种区域文化,它既蕴涵着中华大文化的历史内涵,也具有与各地环境相融合的文化色彩。
利用信息技术更新吴文化建设。充分挖掘吴文化在传承与发展中宝贵的精神文化资源,促进物质文明建设。比如各地蓬勃发展的“泰伯书院”建设举措,就是实现泰伯至德精神的生动实践。
做一个有竞争力的发扬“吴文化精神”的传播者。一些专家和学者,就吴文化的风俗、哲学、宗教、思想、语言等生活方式及吴文化的历史价值等进行的研究与实践性探索,要把这些研究成果作为精神文明导向传递,做一个建设精神文明的传播者,把它当成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来完成。
对无锡文化建设、新吴区吴文化研究的发展,专家与学者提出宝贵的建议,一是加强对吴文化全方位、立体化宣传。充分利用好影视、文娱、媒体平台,多形式宣传吴文化及泰伯至德精神;二是进一步强化精品带动,文化带动经济,经济促进文明,以“文化觉醒”的软力量来支撑经济体崛起,以提振文化发展策略战胜困难;三是实施“文化研究”的开发行为。通过举办“吴文化”节、吴文化研讨会,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在“当代性”上努力,让“吴文化”成为推动中华优秀文化中先进文化建设的领头羊。
据无锡市新吴区泰伯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吴卫祖介绍,《泰伯论坛文集》共收录67名专家学者的论文近59篇。内容丰富,文史底蕴厚重,可读性强,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责任编辑:上官慧慧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