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城乡

南京城乡人居环境改善天翻地覆

发布时间:2019-09-18 09:48:19 推广 来源:大众网

9月17日,南京市委市政府举办“创新促发展,奋斗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三场专题发布会:聚焦生态环境建设。70年,南京对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化,环境保护事业有序发展,污染治理成效不断显现;伴随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南京生态环境状况持续好转。

天更蓝、水更绿、土更净,南京城乡人居环境改善天翻地覆。

大刀阔斧削减各项污染物

南京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李文青介绍说,“十二五”期间,南京确立了“生态为基、环保优先”的发展方针。党的十八大以来,南京市围绕建设“绿色南京”“生态南京”目标,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2003年,南京成功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成为国家推行更严格新标准后首个获此荣誉的省会城市;2016年,南京获得国家生态市命名,成为全国首个获此殊荣的副省级城市。

数据显示,20年间,南京GDP增长10倍以上,人口增长50%,人均GDP增长8倍,但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减少均超过一半,接近三分之二。

经济增长对工业的依赖更轻,增长模式更优。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长期优化作用非常明显。

重拳出击破解“化工围城”

化工产业是南京传统支柱产业,多年来,市委、市政府扎实推进化工整治工作。

南京市工信局数据显示,2006年-2009年,南京启动以治理环境污染和落实安全生产措施为主要内容的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2010年-2011年,第二轮深化整治治理了104家企业;2012年-2014年,通过第三轮化工整治,实现了长江以南、绕城公路以内的主城区域内再无化工生产型企业的目标。

破解了化工围城难题后,2017年-2018年,南京集中关停化工企业103家、转移2家、升级24家、重组2家。全市化工企业数量明显减少,重化工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产业集约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

伴随工业比重逐年下降,2013年至2018年,南京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从202天增至251天,增加49天;空气质量优良率由55.3%提升至68.8%,提升率达13.5%;PM2.5平均浓度从78g/m3降至43g/m3,降幅达44.9%,居全省前列。

三年时间消除城市黑臭水体

南京市水务局副局长徐小春介绍,南京主要河湖水体2700余个,其中城市水体569个。

2016年,南京成立黑臭河道整治工作指挥部,根据国家“水十条”要求,全市掀起了大规模整治黑臭河道高潮,到2017年底,南京集中整治了150条黑臭河道,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目标。

2018年,南京还整治了非建成区8条黑臭河道、99个农村黑臭池塘,并对新发现问题水体立行立改,全市域基本消除黑臭水体。3年时间实现了城市黑臭水体消除,这曾经被很多人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除了率先在全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去年,南京还首次明确“一把手”管环保的机制,由市主要领导挂钩重点水体断面,瞄准入江支流综合整治、劣Ⅴ类水体整治、治水基础设施提升这三大突出问题加快攻坚突破。

农村人居环境逐步改善

近年来,南京以绿色发展理念优化农业主体功能与生产空间布局,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累计建成生态优、环境美、产业强的休闲农业景点500多个,年接待游客超2000万人次。

经过七十年的实践探索,南京农业不仅有效提升了粮食的生产能力,保障了“菜篮子”供应,还增强了生态涵养、绿化美化、休闲观光等全新功能,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都市型现代绿色农业的跨越式转变。市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徐姝介绍,在推动畜牧业绿色转型方面,南京以更高标准、更优品质,打造了一批“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茶罐子”“花园子”等。徐姝说,南京加大绿色优质农产品认证创建和基地建设力度,累计创建省级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27个,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75%,位居全省第一。

责任编辑:上官慧慧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