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知山水有姻缘
一一齐白石与丰都胡宝珠的一段奇缘
▉郑瑞舜
胡宝珠(1902.9.16一1944.1.5):清光绪二十八年壬寅八月十五中秋节生于四川省丰都县社坛镇胡家冲转斗桥。重庆市于1997年成立直辖市,丰都县划归重庆市后为重庆市丰都县。父亲胡以茂,是个篾匠,母亲早逝,有个姐姐嫁给了朱姓人家,有个弟弟名叫胡海生,与在北京的姐姐胡宝珠久未联系。
1919年经曾任四川宣慰使的胡南湖介绍,将十八岁的家中侍女胡宝珠许配给五十七岁国画大师齐白石为继室。照顾白石起居,为其磨墨铺纸,扫地浆衣。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生育有齐良迟、良巳、良年、良怜、良欢、良芷、良末四男三女。在齐白石78岁的时候,生了第7个孩子。所以取名 “良末”,意即最后一个孩子。但是,在齐白石83岁的时候,胡宝珠又怀孕了,因为高龄难产去世。齐白石和胡宝珠夫妻恩爱,相濡以沫。夫妻相依相伴25载里,胡宝珠无微不至地照顾齐白石。让齐白石能够静下心来创作,画出了许多的惊世之作。这一阶段被外界称为齐白石二十五年黄金创作期。可以说,齐白石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之高的成就,和在背后默默支持他的胡宝珠有很大的关系。
胡宝珠天资聪慧,耳濡目染,临摩齐白石作品维妙维肖。宝珠勤勉,某日,竟能临仿白石画作。一日,齐白石看桌上一幅《群鹅图》,以为是自己所作,挥笔署款,并连钤三印。一天后,发现是妻子的临摹之作,于是题跋更正:“此小幅乃宝姬所临”。后来,宝珠又作一幅《群虾图》。白石老人欣赏之余,喜忧参半。喜者,夫人构图着色酷似自己的亲笔;忧者恐人散布流言蜚语说齐白石作画有夫人代笔之嫌。齐白石在《群虾图》上题跋:“此幅乃内人宝珠画,可与予乱真……予使宝珠弃画,因恐人猜疑替老夫代作”。时年82岁的齐白石还写上“当语儿辈珍藏”。
宝珠见到齐的作品多了,渐渐地也能指出笔法上的工拙。齐每创作一幅画后,只要没旁人在场,他总叫胡宝珠来品评,齐择善从之。并且能够识别市场上的仿冒齐白石的假画。对此,齐白石曾有诗作加以记述。其一:谁叫老懒反寻常,磨墨山姬日日忙,手指画中微笑道,问鸥何事一双双。其二:休言浊世少人知,纵笔安详费苦思,难得近朱人亦赤,山姬能指画中疵。
齐白石与胡宝珠曾于1936年春,借游峨眉,船过丰都,拟回社坛老家寻根祭祖。齐白石在《丙子日记》中写道:“十五日(1936年5月5日.丙子鼠年闰三月十五日)时过丰都,泊嘉州。得四绝句并叙。丙子春,将游峨眉。舟过丰都,乃宝姬生长地,遂随姬人上母墓。其一:看山访友买扁舟,载得姬人万里游。闻道宝珠生长地,愁人风雨过丰都。其二:为君骨肉暂收帆,三日乡村问社坛。难得老夫情意合,携樽同上艸堆寒。其三:从来生女胜生男,卅载何须泪不干。好写墓碑胡母字,千秋名跡借方三(谓方鹤寿名旭)。其四:始知山水有姻缘,八十年人路九千。不是衰翁能胆大,峨眉春色为谁妍。《慰姬人》:笑嘻患难总相从,万里孤舟一老翁。病后清癯怯风露,夜船窗隙纸亲封。”
1984年,出于对母亲的怀念,白石小女齐良芷只身来到丰都县母亲胡宝珠的老家,去追寻母亲的足迹。齐良芷在丰都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寻找母亲老家的遗址与亲人。为了表示对丰都领导的感激之情,齐良芷向丰都县委、县政府捐赠了多幅作品,并建议在丰都的名山——重要的旅游地建造一座 “良缘亭”或纪念馆, 以资纪念齐白石与胡宝珠喜结良缘。并表示愿意捐款赞助建亭。齐良芷回丰都寻根问祖,在丰都滞留七日。祖坟多为土堆,亦未立墓碑。因时代久远,长期失联,寻亲无果而返。“良缘亭”在丰都双桂山建成,1988年丰都首届鬼城庙会期间,齐良芷带着毕业于北京画院的女儿媛媛再次来到母亲故乡。千里迢迢为谒祖,福地丰都来進香。故地重游,手抚“良缘亭”柱,眺望长江东去,热泪盈眶,感触良多。秉承白石遗愿,齐氏画派已是代代相传且已发扬光大,藉以告慰父母在天之灵。
责任编辑:吴蜀丰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