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

废砖窑“变身”光伏电站 谱写生态扶贫“渔光曲”

发布时间:2019-09-09 11:36:30 推广 来源:新华网

在河北省南皮县小集村南北各有一处水塘,绿草映衬下的水塘成为一个个光伏发电面板的主场,塘上建电站,塘下养鱼虾。这是该县“渔光互补”生态扶贫项目的一个基地。

而在几年前,这里还是另外一番景象。昔日的南皮县“灰头土脸”,产业落后,全县上下分布着大大小小几十个砖瓦窑,小集村南北的两处水塘就是砖瓦厂取土烧砖造成的废水坑。

针对砖瓦窑污染环境等问题,南皮县积极探索绿色转型,提出发展“渔光互补”生态扶贫的策略。2017年,南皮县积极整合扶贫资金,同时调动社会力量进行光伏产业扶贫探索,先后投资6247万元,建起了村级光伏扶贫电站23个,总装机容量达6900千瓦。

据南皮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孙国臣介绍,该县23个光伏电站联村并建,全部建在废旧砖瓦窑坑塘中,不仅不占用耕地,整治了生态环境,还能充分利用资源,实现水中养鱼,水上发电,“渔光互补”。

“光伏项目的收益主要用于贫困户和贫困村,扶贫标准为每户5千瓦,按照每户3000元的标准分配给贫困户。”孙国臣称,除去光伏电站运营费用,每个贫困村集体可以获得10万元左右的集体收益,用于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

据悉,截至目前,南皮县23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已实际运营满一年,发电总量为821万千瓦时,累计收益达968.78万元。

责任编辑:上官慧慧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