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基层一线的国家工作人员,与群众打交道便是我们的工作日常。我们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我们将听到比其岗位更有机会听到他们的声音,那里有肯定、感激声音的同时也会伴随一些抱怨、责备的声音。听民声悟民生,这就要求我们基层干部要学会如何在这不同的声音中找到正确的方向。只有正确处理、消化这些民声,才能为今后更好地为今后的民生工作积累宝贵的经验。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我们始终强调要把群众高不高兴、喜不喜欢、满不满意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百姓的呼声才是民生建设的最好晴雨表。我们一直强调要积极转变政府职能,从管理型政府转变成服务型政府。这就要求我们要能够真正深入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中,听取群众的呼声,倾听群众的疾苦呼声与幸福欢声。
民声反映的是民生之苦。随着网络在技术的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维权意识的增强,我们常常在12345诉求平台收到群众的信访诉求件。“因为xx高铁项目的施工,我家房子出现了巨大的裂痕危机居住安全希望予以解决......”“我经营的养殖场水源短缺,出现生产危机,希望政府给予帮助......”这些网络平台能够让政府部门能够在线上渠道获取群众的疾苦呼声,让政府部门看到了民生建设的短板之处,为政府更加精准推进民生工程找到问题的源头。
民声反映的是民生之需。民生工作做得是否到位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人民的呼声其实就应该是我们政府服务的风向标,要坚持从群众的呼声中检验“为人民服务”真正落到实处的有几分。光喊口号既不能增强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更不能解决问题的所在。有调查才有发言权,停下观看不切实际的网络之词,真正的下沉到百姓中间,听取百姓的真实想法,把百姓的需求当做服务员的第一要务,听群众娓娓道来,将群众的所需所求逐一落实才能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
民声反映的是民生之智。人民群众是智慧的代表,要做到科学执政就要切实用好民声民智,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广开建言献策门路,广泛听取社会意见建议,集民之智,聚民之力。推动民生工作改革创新,就要深入调研,到一线去、到现场去,听民声、聚民意、集民智。保持冷静的头脑,理性分析,用辩证的思维去听、去思考,从民声中找到答案,不断提高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干部怎么干,群众怎么看。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围绕着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来实践。我们的实践过程是一步一个脚印、一棒接着一棒往前走。既要看到我们取得的辉煌成就,更要看到前面的路还很长,我们要继续努力的往前走。我们要坚持从民声中听到他们的喜怒哀乐,从民声中感悟民生的辛苦酸甜。
责任编辑:上官慧慧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