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通讯员吴厚征 刘才洲)“四十八寨舞翩跹,人人快乐似神仙。欢歌笑语林间走,欢欢喜喜过苗年。”11月21日(农历十月初七),由天柱县民宗局、县文广局主办,县苗学会、竹林镇政府承办的天柱县首届苗年活动在竹林镇竹寨村隆重举办。原县苗学会会长姚学银、县侗学会常务副会长杨宗豪、县民宗局长吴常法、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金可文、竹林镇党委书记吴增朝、镇长杨昌友等领导及贵州天柱、锦屏,湖南靖州、会同等湘黔四十八寨苗寨同胞近万人参加了苗年活动。两省四县共33支苗族民歌队欢聚一堂,参加苗族歌舞展演,展示原生态民歌魅力,为四十八寨苗族群众献上了一道独特的民族文化盛宴。
“四十八寨歌节”2010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四十八寨歌节系以贵州省天柱县为主,贵州省锦屏县、湖南省靖州县为次的苗族、侗族人民群众聚众集会玩山、唱歌、交友、恋爱的民族节日,该项节日因最初流传于贵州与湖南交界的四十八个苗族、侗族村寨(贵州天柱占70%)而得名。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仍保留着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其中最具代表性和最具特色的当属风格独特、音韵优美、 源远流长的民歌。
四十八寨区域内,从古至今是一个具有同一气候地理条件,同一动植物系统,同一语言,同一历史命运和同一文化传统的一个历史民族文化走廊,属同一经济文化类型,即“山同脉、水同源、语同音、俗同形”。这个区域的苗侗同胞交往频繁,每年都要举行歌会,每次歌会均有万余苗侗同胞参加。
四十八歌节中最著名的是“四大歌场”,即中寨四方坡、竹林龙凤山、茶亭四乡所、靖州四鼓楼,四个歌场年代最久远,场面最隆重,被誉为“四大歌场”。经过岁月的洗礼、更替,如今“四大歌场”已衍生为今天的天华山、四方坡、两头坳、龙凤山、平芒、阿婆坳、岩湾、十八关、干田、石榴界、细草坪、麻阳、三门塘、溪口等歌场。
根据新修订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自治条例》第六十八条规定,每年农历十月初七为苗年,每年农历十一月初一为侗年。此次活动为条例修订后的首届苗年活动。
当天的活动分为开幕式、祭祀典礼、原生态民族歌舞表演、苗歌大合唱、对唱、侃歌场、颁奖、苗家长桌宴等8个部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和湘黔四十八寨苗族同胞,共同欣赏了当地原生态民族歌舞、绚丽多彩的苗族服饰、精彩绝伦的苗歌合唱、侃堂众,分享了苗族同胞过苗年的幸福与快乐。
苗年盛况
天柱县民族民间歌谣协会杨维智等欢喜地唱道:“十月好个艳阳天,天放异彩暖心间。语会言来人会面,才来苗寨把歌言。清江两岸牵一线,男女老少喜开颜。不怕天远隔地远,四十八寨心相连。如今生活大改变,今非昔比胜从前。脱贫致富已实现,圆梦小康胜蜜甜。生活丰富浓浓艳,人人快乐似神仙。业余时间来相见,来到竹林把歌编。来到苗寨把歌念,好似人间洞桃源。笑语欢歌一遍遍, 欢欢喜喜过苗年。”
此次苗年活动的成功举办,进一步促进了苗族民俗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推动了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致力乡村振兴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责任编辑:上官慧慧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