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通讯员邓海磊 林登周)“要想富,先修路”不过时。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丰都交通先行先试,充分发挥交通“先行官"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脱贫致富作为第一要务,以人民满意作为第一追求,通过“走遍千家万户,翻越千山万水,问计千言万语”,在交通扶贫上,架起了“修好三路,脱贫致富,让道路成风景,建设人民满意交通”的交通扶贫之路。
《菜花地里公路宽》
《家门口交易》林登周
打通“出行路”,为脱贫开“道"。丰都,地貌独特,“四山夹三槽";区位独特,“相连大都市,身处大三峡,背靠大武陵"。丰都是千年文化宝藏,绿水青山金库,决战脱贫攻坚,必须打通“出行路,为脱贫开道”,架起“人畅其行,货畅其流"的快车道。
“都督乡的路,我可以说是非常熟悉,以前村社没有公路,交通基本靠走,生产主要是烤烟。自从‘村村通、社社通甚至院院通"“四好农村’公路修好后,车都可以直接开到农户门口,全是水泥路,太方便了,我就干起了开车走村窜户收购土特产生意。去年一年通过我销售出去的土特产品销售额就将近一百万,带动了周边500余户村民增收。”刚从各村各户收购完土特产的刘航飞,一边整理着后备箱的野生猕猴桃、腊肉、红薯粉,一边说起都督乡的交通变化。
《脱贫路上》林登周摄
《脱贫路上收获忙》重庆丰都县江池镇邹家村村民在家门口交售辣椒。
都督乡地处丰都与彭水、石柱、武隆四县区交界之地,虽风景秀美,但山高谷深交通不便,限制了群众出行和当地经济发展。
刘航飞,都督乡人,曾在重庆市主城务工。2016年,随着都督乡道路交通的逐渐改善,他便回到老家开起了茶马古道驿站,一边做民宿老板,一边帮助乡亲们售卖土特产品,各大快递公司的车辆每天都会来,只要土特产在网上卖出去了,根本不用担心运输。
脱贫攻坚,交通先行。只有把路修好了,城乡才能互动,才能让山区农民走出家门,让山区的资源走向世界,农村经济才可能被盘活,农民脱贫致富才有希望。路畅了,都督乡办起了“白吃节",大唐都督和天生5A级景区的都督也吸引了无数游客观光避暑,2019年,吸引游客20多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5亿元。
《脱贫路修到高山反季节莲花白基地》林登周
《晚霞中的贫困村社道公路》林登周
“哪里有院落,哪里就有路"。为了让山区群众收获满意感、幸福感,丰都交通人如是说。据了解,全县5户及以上的院落都建好了硬化路。近五年来,丰都累计建成“四好农村路”2800多公里,完成投资达20多亿元,实现了通乡通畅率、通村通畅率、行政村客运通达率均达100%。路通人不闲,让山区人民走向了世界,带动了一户户贫困家庭外出就业、回家创业,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大兴“产业路”,为致富开“门"“产业发展到哪里,路就修到哪里"。为了做大、做特、做优乡村产业,实现从无到有,达到规模化、园区化、集群化经营,丰都交通大兴产业之路,以推进“一乡一品、一村一业”产业发展,让产业引领致富,让绿水千山变金山银山。
“公路不通、公路窄,大货车进不来,小货车费用高也不愿来,产业肯定不好发展。”蔡森坝村冷水鱼基地负责人陈大华介绍到,虽然该村山清水秀,水资源丰富,适宜养殖冷水鱼,但换做以前真的不敢把产业放在这里发展。
《四通八达》作者:曾斌 (2019年9月13日拍于三合街道鹿鸣岩村)
《山区致富路》林登周 拍摄时间2017年6月8日摄于丰都县都督乡
蔡森坝村地属三建乡,地形“三山夹两河”,海拔从230米至1200米,自然条件恶劣,道路交通闭塞,缺少支柱产业,是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
针对三建乡山高坡陡、沟壑纵横,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周期长、管护难等现状,丰都充分发挥交通基础性作用,坚持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起来,实施道路新(改、扩)建等交通类项目80多公里、人行便道123公里。目前,全乡通组通畅率由2016年的59%提升至100%,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去年12月,新建的冷水鱼养殖基地就正式运行了。昨天我联系的一辆9.6米的四桥货车,现在就停在外面等着装车呢。”陈大华兴奋的说,如今蔡森坝通上了宽敞的柏油路,冷水鱼也已出口了,这次要售卖1.5万斤鲟鱼到广西,请了6名村民一起捞鱼装车。
《穿越林场》三扶林场路
《太平坝致富路》高志相
交通兴则百业兴。山高路远,交通闭塞,特产难以外销,美景养在深闺无人识.....借着脱贫攻坚的东风,一条条群众增收致富的产业路小康路在丰都贫困山区依山建淌水过,各色产业正在这里汇聚崛起,绿色经济正在这里生根发芽。目前三建乡各地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发展了芦花鸡、笋竹、青脆李、白茶、花椒等脱贫产业,“三变改革"在三建乡创新实施,实现了每个贫困户都有产业覆盖和多渠道收益。
摘掉贫困帽子,奔向全面小康。“交通+”扶贫模式不断拓展,“交通+现代农业”“交通+特色产业”等模式迅速发展,不仅带来了脱贫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物资的双向流通。
产业路就是致富路。在助推产业扶贫上,丰都共修建产业路1365公里。随着交通路网的不断完善,三建乡农村电商平台累计销售额已超1500万元。仅今年1至10月,丰都交通助推落地快递和物流公司58个、电商162个,切实满足了农畜产品运输和农村产业、旅游业发展需求。
扮靓“旅游路”,为乡村“添彩”。丰都,是国际旅游文化名城,拥有“世界鬼城、三峡港城、生态名城"之美誉。为了用活旅游品牌,激活旅游资源,让旅游城市带动美丽乡村,实现游客互动,为美丽乡村带去人气财气,让绿水千山变成金山银山,丰都交通以建设旅游路为支点,开启了“美丽农村路"建设之旅。
《有机大米基地路纵横》2018年9月1日,重庆丰都县栗子乡金龙寨村有机稻谷成熟,处处是丰收的场景。 林登周摄
“这是我们在景区门口特此为当地农民免费设立的扶贫摊位,供他们售卖自家的农产品和山中的野生菌,今年游客多,这些产品都很畅销,让当地农民切实感受到了旅游的好处和享受到了收获满满。”丰都九重天景区总经理陈国海介绍说。今年国庆节期间,来到九重天的游客由去年的1万多人上涨到了6万多人,不仅景区效益好了,带动周边的村民也因此增收了不少。
据了解,以前从双路镇安宁至九重天景区的道路是村道路,只有5.5米宽,游客只能通过自驾到九重天景区游玩,路窄交通不畅仅是水泥路,如今是7.5宽的油化路,交通便利了,游客也多起来了。
为推动一人扶贫转为多人扶贫,吸引更多的游客来丰都消费扶贫,丰都大力实施“交通+旅游"扶贫战略,提出了“让道路成风景,建设人民满意交通"的发展目标,为道路拓宽、为道路铺油、为道路化妆、为道路升级、为旅游开道。近五年,共修建旅游路474公里,建起了旅游快旅慢游交通网,开通了火车站至厢坝旅游集散中心的旅游专线和南天湖景区内环1、2号公交环线,串起雪玉洞、九重天、南天湖3个国家级4A景区,为到丰都旅游的游客提供“高铁+专线”的无缝换乘衔接;开通有省际客运线路9条、县际客运线路25条、县内客运线路155条,建设农村招呼站284个,深入挖掘沿线山水资源、绿化景观,描绘出了一幅幅“车在路上行、人在景中游”美好景观。
瓦泥坪村贫困村公路建设 林登周摄
修建一条公路、串联一路风景、融合一片产业、造福一方百姓。实施“交通+旅游”发展战略,仅仅是丰都切实打好“交通+”组合拳的一个缩影,丰都县还积极打造“交通+港城”、“交通+智慧”、“交通+物流”的交通强国建设战略。“交通+旅游"发展战略,催生了"特色乡村人家、特色乡村酒店、特色农家庄园、旅游名村名镇、休闲农业产业园区和国家A级景区和旅游度假区"的蓬勃发展。脱贫攻坚,交通先行,2019年,丰都旅游达183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90亿元,有力的推动了脱贫攻坚工作。
打通民生保障“出行路”、乡村振兴“产业路”、融合发展“旅游路”,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重要指示精神、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是支撑服务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客观要求,更是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建设交通强国的高质量发展之举。未来,丰都交通将紧紧把握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发展战略机遇,创新推进“让道路成风景,建设人民满意交通"发展理念,着力完善“一通道一枢纽一中心一基地”的交通功能布局,助力乡村振兴,以推动丰都经济高质量发展,建成国际旅游文化名城。
责任编辑:上官慧慧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