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通讯员何伟平 向朝燕)社会治理创新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革命,必须适应新时代新要求,以思想大转变推动工作大突破。为了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近年来,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南坝镇主突出“五抓”推动城乡基层治理。
转变工作理念。南坝镇拥有常住人口上20万,境内红色文化、帝师文化、古镇文化、武术文化交相辉映,2015年被定位为宣汉县副中心,2016年成功申报为全国特色小镇,曾获“省级文化镇”“省级商贸镇”“省级经济发达镇”等称号。针对镇情,该镇变“社会管理”为“社会治理”;变“单向治理”为“双向互动”;变“一元独治”为“多元共治”;变领导为引导,变命令为协商,着力打造花滩社区、书苑社区、天台公园、前河天然气“两新党组织”等4个基层治理示范点;变管控为服务,坚持事由民议、策由民定、财由民理、效果民评;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对公共事务进行引导协商,发展以生产生活物资、建筑建材供应、酒店餐饮娱乐为主的商贸业,盘活商贸物流网点;构建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基层自治、协商议事、志愿服务、社会公益等组织共同参与的“一核多元”现代社会治理体系,打造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配优干部队伍。加强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重视提升素质,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现场参观学习等方式,提高村(社区)干部对“为谁治理、为谁服务”等问题的认识水平,增强其能力素质和责任感。强化基层党组织书记选拔,全面推行村(社区)书记、主任“一肩挑”和“两委”成员交叉任职。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大力实施“雁归工程”回引优秀农民工286人,把具有较强治理能力的优秀人才选到基层干部队伍中。做好后备干部培育工作,盯紧有知识有能力的大学生、优秀农民工、退伍军人、致富能人等群体,将102人纳入后备力量重点培养,激发城乡基层治理源头活水。
拓宽参与渠道。畅通群众反映诉求渠道,让群众参与城乡基层治理全过程,用好热线电话(08185522010)、短信、网络媒体、微信群等平台,认真梳理群众反映问题。截至10月底,共处理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276条,本级接访及时化解镇、村级矛盾300余条,满意率达98%。同时结合“治理群众最不满意的十件事”、“精准扶贫帮扶”、“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民情走访”等活动,主动沉入基层一线,面对面听群众说,心贴心围着群众转,充分汲取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调动群众的创造性、积极性,让群众从城乡基层治理“受益人”向“参与者”转变,推动治理格局由“自上而下”向“上下联动”转变,形成人人参与、人人献策的良好局面。
健全治理机制。健全村(居)民诉求反映、统筹设计服务项目、支持社会组织承接、引导专业团队参与的治理机制。常态化推行城乡党建结对共建机制,实现活动联办、资源共享、治理共抓,引领提升城乡基层治理水平。同时严格“四议两公开一监督”、村民代表大会、党员大会等制度,规范村级事务决策程序,强化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深化村务民主监督,引导村民主动参与村级事务管理。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提升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营造城乡基层治理新风尚。
服务引领带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作用,在原天台乡董平村柑橘园打造规模1300亩的花海,在景区建立先进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阵地,设立党员服务岗、志愿监督岗,做好景区服务、环境维护、秩序保障等服务,助力天台公园长久发展;规范场镇街道停车位、规划建设智慧停车场2个,成立党员志愿巡逻队7个,实现公共服务全面提升;实现智慧监督管控,通过对基层治理示范点楼栋安装摄像头、门禁系统、一键消防报警装置等,同时链接综治维稳平台、雪亮工程等智能系统,加强对重点人员、流动人口等监督管控,构建智能化、无纸化网格管理;整合各方资源,充分挖掘区域内社会志愿组织、“两新”党组织、社会组织等力量,为居民提供小区义诊、家庭医生签约、司法服务、消防安全宣传等,将贴心的服务送到家门口。
责任编辑:上官慧慧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