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通讯员黄欢)机构改革以来,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主动适应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将原广司法局和原区政府法制办的职责进行整合,重新组建广安区司法局,将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区司法局,认真谋划、精心组织,从四个方面着手,扎实推进司法行政各项工作改革发展,为构建法治广安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和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建立长效全面保障机制,激发司法行政改革动力。一是健全队伍建设机制。以强化党建工作,提升队伍政治素养;以管理科学化,促进队伍正规化;以理论加实践,培养队伍专业化;以完善工作保障,推行队伍职业化。二是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实行经费全额保障,加大办案、业务装备等经费投入,保障资金2908.6万元。三是加强装备设施保障。制定社区矫正机构和执法人员装备配备标准,配齐社区矫正执法人员执法执勤个人基本装备,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和人员执法水平。四是推进科技信息建设。参与“数字法治、智慧司法”信息化体系建设,实现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解答法律咨询、受理法律援助、预约公证办理等服务;实现社区矫正工作流程信息化,构建执法联动、网络教育培训、数据分析、远程视频督查、监管平台指挥体系;实现行政复议案件在线办理,各复议机构互通互联、信息共享。
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进程。一是规范政府重大决策程序。推动出台《广安市广安区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明确决策主体、事项范围、法定程序、法律责任,规范决策流程,强化决策法定程序的刚性约束。二是统筹推进行政执法改革。严格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的贯彻落实;组织执法人员资格考试,实现435名执法人员持证上岗;评查全区行政执法案卷250本和开展行政执法专项督查3次。三是健全行政复议工作机制。配备通过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人员指导监督全区行政复议工作,承办区政府行政复议案件24件;推动成立政府副区长为主任委员的行政复议委员会,审议重大疑难行政复议案件和研究全区行政复议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四是加强规范性文件监管。制定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实行年度计划、报备制度;全面建立推行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机制,明确审核范围、确定审核主体、规范审核程序;组织开展规范性文件动态清理工作4次,废止《广安市广安区政府投资工程监督管理办法》等4个文件。
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模式,强化特殊人群管理服务。一是完善社区矫正工作制度。对352名社区服刑人员严格实施分类监管(严管、普管、宽管)制度,一人一档、因人施矫,建立(4+X)矫正小组、科学制定矫正方案;完善电子定位管理制度,制定《广安市广安区社区矫正电子手环佩戴管理规定(试行)》,形成“人力+科技、传统+现代”的手机手环电子定位风险防控模式;完善监管奖惩制度,将社区服刑人员的月、季度、年度考核情况作为矫正方案和管理类别调整的依据,使矫正手段和监管措施更科学合理。二是健全刑释人员帮教机制。对707名新回归刑满释放人员,采取百分百接送,实现监狱居住地无缝衔接;对1982名监狱释放5年内人员和社区矫正解矫3年内人员,采取日常、季度排查,实时掌握刑满释放人员行为动态,有针对性的开展普法思想道德教育;对有特殊困难的刑释人员,开展针对性救助帮扶,协调解决最低生活保障7人,临时救助5人,安置重症患者至养老院1人、精神病院救治2人。三是探索罪犯视频会见制度。在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司法所建立专门远程视频会见场所,审核、受理罪犯区亲属、监护人的远程视频会见申请,为罪犯及其亲属、监护人实现异地会见提供服务。
促进全区纵横网络建设,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一是打造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整合法律援助、法律咨询、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公证咨询等服务,建成“1+N”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个、工作站21个、工作室62个,建成城乡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化平台。二是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质量。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强化案件办理质量监督,对办结的547件法律援助案件,实现“件件有审查,案案有监督”;深化多元化调解机制,建立健全诉调对接、行政调解、公调对接、访调对接和援调对接机制,调解案件6835件,调处成功6795件,成功率达99%,涉案金额703.97万元;推进公证制度改革,落实公证领域“放管服”要求,扩大公证“最多跑一次”服务事项范围,在政务大厅设立公证窗口,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深化律师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党建工作制,强化全区3所25名律师执业权力保障和执业监督;发展基层法律服务,对全区5个基层法律服务所的23名法律工作者开展4次教育培训,3次专项检查,严肃查处违规行为,规范行业服务。三是健全法治宣传教育机制。全面落实“七五”普法规划,深入实施“法律七进”开展普法宣传252次,推动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全覆盖,进一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考试制,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深入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让法治传播范围广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深入人心。
责任编辑:吴蜀丰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