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十三五”以来,我省民生工作牢牢把握民生工程这一主要抓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七有”目标,根据实际情况科学谋划年度33项民生工程,累计实施54个项目,投入达到5260亿元,惠及7000多万城乡群众,群众满意度每年均保持在85%以上。
作为政府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民生工程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在实施民生工程、推进民生改善的过程中,全省各地建立健全工程精准实施、精细管理、多元保障、民主参与、监督考核等一揽子联动管理机制,解决了广大群众反映的一大批“急难愁盼”问题,有力地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民生改善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明确新时代民生建设的任务和目标,必须努力补齐民生建设的短板,这就需要持续深入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让更多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
要持续推进民生改善,需要紧紧扭住民生工程这个“牛鼻子”,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思维,坚持问题导向,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事情入手,精准实施民生项目;同时,需要处理好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的关系,坚持把更多的财力向基层一线、困难地区、弱势群体倾斜,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和兜底性民生工作。此外,还需要做好民生工作保障和监督考核等工作,努力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确保每一件民生实事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改善大于天。当前,受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保障与改善民生的困难增多。在挑战面前,民生改善工作不仅不能松懈,反而更应该加强。这就需要把当前任务和长远目标结合起来,瞄准民生领域存在的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科学谋划,精准实施,持续发力,尽心尽力做好每一项民生工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责任编辑:上官慧慧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