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通讯员唐华)万源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系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川陕革命老区核心区,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市)、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的主战场。2014年,万源市共精准识别贫困村17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36813户、93327人,贫困发生率18.8%。贫困面宽量大、程度深,行路难、住居难、饮水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突出,总体性贫困和趋势性贫困特征明显。2015年12月1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电视电话会议,揭开了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序幕,万源市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迎来了重大机遇,为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的山区贫困人口铺就了一条脱贫致富“快车道”。
2018年2月7日万源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推进会
“十三五”以来,万源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和达州市委、市政府关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部署要求,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贫困山区发展困境的破题思路和脱贫攻坚战的“头号工程”,以“绣花”般耐心谋划推动。“十三五”期间,万源市累计投入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资金18亿元,实施搬迁9757户、31495人,其中,建成集中安置点98个,涉及1357户4598人,集中安置率15%。2019年,四川省委常委曲木史哈赴万源市调研脱贫攻坚时,对万源市易地扶贫搬迁机制创新和工作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万源市牛卯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作为典型案例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公开宣讲。2020年,万源市易地扶贫搬迁“四期三因素”后续扶持工作体系,作为典型案例代表四川省向国家发展改革委供稿推送,并面向全省21个市(州)、146个项目县(市、区)印发推广。
从无到有,开启搬迁新篇章
万源市八台镇天池坝蒋家湾集中安置区
2015年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时指出:“要因地制宜研究实施包括移民搬迁安置一批在内的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对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的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搬迁,将这部分人搬迁到条件较好的地方,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同年12月29日,四川省召开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标志着四川省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全面启动。2016年以来,万源市决心坚定、站高谋远,以“无我”之初心担为民之情怀,在贫困山区推动开启了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新篇章。
(一)思想引领贯穿始终。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各级各部门统一筑牢坚决打赢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思想基础,拧绳发力,戮力奋进,高质量推动搬迁实施。
(二)高位谋划统筹全局。切实将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实施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分年度有计划组织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一是谋早抓长,总揽全局规划设计。提前谋划部署,合理确定时间表、路线图,及早落实国家、省易地扶贫搬迁决策部署。2016年,研究印发了《万源市“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2016-2020)》,准确把握易地扶贫搬迁深刻意蕴和重大意义,明确了“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总体思路、任务目标和政策措施,为各地各部门加入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提供重要指南。二是循序渐进,细化年度工作任务。紧盯万源市“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总体规划目标,按年度制定搬迁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年度搬迁规模、时间安排、政策要求等重点工作内容。同时,以安置区为基本规划单元,统筹安排村庄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各项工作顺利有序推进。三是毕力同心,形成上下攻坚合力。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多次召开常委会、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全体会、专题会、现场会、电视电话会研究部署,强化压力传导,推动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凝聚全市上下易地扶贫搬迁攻坚合力,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得到落实。
(三)紧密部署把握关键。每年组织市级相关部门、项目乡镇召开不少于4次易地扶贫搬迁专项培训会,传达学习国家、省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要求,对重点地区、薄弱环节工作进行反复强调。分级分片深入各项目乡(镇)进行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宣传讲解年均1万余人次,督促各地严格把控政策标准,严守“建档立卡搬迁户人均住房建设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户均自筹不超过1万元”政策红线。实行易地扶贫搬迁“周统计、月通报”制度,在全市范围内形成“抢抓争先、强力攻坚”的良好态势,响鼓重锤,督促各地加快推动工程建设、搬迁入住、资金划拨、拆旧复垦等重点工作。
行稳致远,阔步奋进新征程
万源市石塘镇瓦子坪村汪家梁集中安置区
“十三五”期间,万源市易地扶贫搬迁始终坚持稳扎稳打,从精准、精心、精细三个方面下足绣花功夫,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实现搬迁入住率和搬迁脱贫率“两个100%”,搬迁群众满意度高、点赞不断。
(一)精准识别,促进实现应搬尽搬。2016年,按照农户申请、民主评议、审查公示、逐级审批的程序,精准识别有搬迁意愿且符合相关政策要求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7247人。2018年,综合运用脱贫攻坚全覆盖精准识别“回头看”成果分析,结合万源市秦巴山区脱贫发展困难实际,积极向上级争取,动态新增搬迁计划14248人,确保能搬尽搬、实现应搬尽搬。
(二)精密组织,建立完善工作机制。立足万源市易地扶贫搬迁实施量大面宽工作实际,积极推行易地扶贫搬迁精细化、模块化和扁平化管理,因地制宜优化建立“5模块、12措施、6机制”标准工作法,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细化为计划管理、项目实施、资金管理、后续扶持、档案管理等5个模块,包含对象动态调整、工程质量管理、资金核查及拆旧复垦等12项工作措施,建立问题发现和整改、资金保障、分级培训交流、对象动态调整和全覆盖督导等6项机制,高效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三)精心谋划,聚力打造精品工程。凡事“有预则立,无预则废”。万源市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前瞻部署、超前研究,在建房之初便按照住房建设“保障基本、舒适宜居”的原则,以人均25平方米为标准,统筹考虑到质量安全、功能分区、造型外观等因素,设计推出3套不同风格的1-6人户型施工图,让搬迁群众不禁感叹“这房子真漂亮,感觉就像田坎上的别墅”。同时,万源市结合特有地形地势条件,在充分采集搬迁群众搬迁意愿的基础上,采取宜集中则集中、宜分散则分散的模式,因地制宜推动“小、微、组、生”小型集中安置和“插花”分散安置,98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点在大巴山间星罗棋布,宛若一幅山水画卷,一幢幢搬迁新房层出叠见,闪耀山乡。
戮力创新,走出发展新路子
“十三五”以来,万源市牢牢把握“搬迁住房质保期”“社会融入过渡期”“后续产业培育期”“生活品质上升期”4个关键期,突出以“因人”“因地”“因势”3个重要因素为工作导向,分期、分区、分级定向精准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建立起多维多层次的后续扶持工作体系,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
(一)重点突出“三因”导向,确保持续增收稳定脱贫。一是因人而异,集约化开展就业扶持。统筹人社、就业等部门建立就业扶持服务平台,根据搬迁群众个人特点、家庭实际和用工企业需求,开发式开展个人就业技能培训并积极推荐上岗。对于适龄搬迁劳动力就近推荐进入工业园区、农业园区、旅游景区务工就业。对年纪较大、缺乏劳动技能、再就业难度大的搬迁群众,则由全市统筹提供小区保洁、道路养护、森林管护等公益性岗位进行收入保障。
二是因地制宜,共生化实施旅游开发。充分利用“奇峰秀水”“民俗风情”“红色文化”等宝贵自然和人文资源,在规划建立集中安置点时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搬迁理念,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促进实现“田园变景区、农民成职工”特色增收模式。三是因势利导,规模化发展特色产业。牢牢把握“建设达州北向开放‘桥头堡’”的区域发展趋势,充分发挥辖区内农副产品“生态、富硒、有机”特色优势,立足搬迁地资源做文章,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同步推进安居与创业工程,走共同富裕之路。
(二)准确把握“四期”定位,强化后续扶持凸显成效。一是严控工程质量,聚力提供安全保障。通过统一聘请住房建设工程监理,组建包括村民代表和搬迁群众在内的易地扶贫搬迁质量监督小组,常态化组织开展易地扶贫搬迁专项督导督查等形式,多举措加强易地扶贫搬迁住房质量管控,确保搬迁群众住上安全放心房。二是夯实党建引领,和洽推动社会融入。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深入推进党支部工作法,积极推广建立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党员联络站,以集中点辐射带动周边分散安置户,“以点带面,以面成体”,让党性思想在搬迁群众心中牢牢扎根,让“听党话、跟党走”的积极思想主动融入迁入区社会团体,搬迁群众生产生活得到快速适应。三是谋划系统帮扶,振兴培育特色产业。充分利用安置区地势、地理、人文、区位等优势,结合地方特色农副产品、丰厚旅游资源等特点,以“因人”“因地”“因势”3个重要因素为后续扶持工作导向,集约化、共生化、规模化推动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产业发展。综合运用特色农林业、加工业、劳务经济发展、现代服务业、自主创业、公益岗位、就业技能培训、就近就业安置、资产收益扶贫、社会保障兜底等方式,建立立体后续帮扶措施体系,为每一户易地扶贫搬迁户量身定制行之有效的增收帮扶措施,多渠道促进增收。四是持续优化配套,促进提升生活品质。在安置点规划设计之初,即按照“规模适宜、功能合理、经济安全、环境整洁、宜居宜业”的原则,科学规划配套建设了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所需的水、电、路、通信、网络及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同时,结合各安置点规模需求及地理、人文特点,同步建设一批党群服务中心、卫生活动室及绿化亮化工程,极大的丰富了搬迁群众的精神文明生活,促进搬迁生活欣欣向荣,有效提高搬迁生活品质。
古有愚公移山,今有易地搬迁。面对大山的阻隔,万源市厚积薄发,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有力破解了贫困山区脱贫发展的制约难题,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特色脱贫发展之路,确保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责任编辑:上官慧慧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