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 (吴剑波 报道 通讯员 李秋璇)世上总有一些地方,像陶渊明诗中的桃花源,它们很美,却为世人不知所见;像李白《山中问答》中的“别有天地非人间”,走进去看到的是一个有别于繁忙都市的世界,但生活却是有苦有乐,悠然其中。
每一个大城市,似乎都拥有属于少数人的小生活——一个藏于深山,能知人间冷暖;一个柴米油盐,能一日三餐;一个十二时辰,能为千千万万人民默默坚守的偏远小站。
就如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你心目中的桃花源或许就和别人不一样。在千里之外,武陵山区这片沃土上,似乎也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别有洞天的地方。它叫核桃园站,位于重庆市黔江区城南街道香水村,是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涪陵车务段渝怀线上的一个五等小站。该站日均接发列车数量达78列,行车工作非常繁忙。该站还是车务段的重点防洪区段,承担了严峻的防洪压力。由于该地处于群山深处,又正值夏季汛期,雨量充沛,山洪、塌方等自然灾害隐患巨大,车站附近设立了一个一级全年防洪点,两个三级防洪点。每日值班员都要通过与防洪点的电话联系和巡视,确保安全行车和涪秀二线建设施工平稳顺利。
如此严峻的安全形势,期初对于车站职工而言,有道不尽的苦,但苦中自有寻乐处,车站旁别有洞天,有着“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的繁茂景象。它是车站的“后花园”,也是六名“守护人”的生活供给站,也是他们甘于坚守的精神力量,鼓励着他们度过一个个平凡而不平庸的春夏秋冬。
据该站李传亮副站长介绍到:这片约莫200平方的后花园,原本是一片空地,自2005年建站之后,车站的职工陆陆续续利用休息时间在这片空地开荒辟园、翻土刨坑、播种浇灌、种菜养禽,才有的它的前生。在2016年,该段为解决部分车站吃菜难的问题,把丰富职工菜篮子民生工程和创建“职工小家”相结合,推行小种植、小食堂、小养殖等“六小建设”民生工程,鼓励支持一线班组利用车站周边空地建设并规范“小菜园”。并由该段工会牵头,结合小站特色,对规划车站小菜园建设工作进行因地制宜的部署,明确其建设标准。经过几年的“精心栽培”,目前该段管内大部分车站的“小菜园”均硕果累累,形成了自给自足、齐创家园的“车站小家”文化,而核桃园站孕育而生至今,有着花草满园,蔬果充实,家禽生息繁衍的后世,得益于车站职工的长期守护和热爱,以及车务段的关心帮助和厚爱。
小菜园养出大健康,绿色种植满足日常供需
近距离看这片“后花园”,发现站区的楼旁房顶、边角空地大大小小共开垦、种植了五六处近200平米的菜地,品种繁多,种植着芫荽、四季豆、丝瓜、血皮菜、无花果、桃子、李子等十余种时令蔬果,甚至还有陈艾等中草药。
据该站李传亮副站长介绍到:此前他们买菜只能去距离车站16公里的金溪镇,坐摩托车来回要3个多小时,遇到雨天地面泥泞更是出行不便。而当地村民以土家族居多,菜农主要出售他们乐食的玉米红薯等食物,时令蔬菜稀少且昂贵,车站职工日常供需得不到保障,长期以来便成了他们的心头病。
现如今,基本不用再外出买菜了,只要是当季节的蔬果,想吃什么,就种什么,大家休息的时候轮流浇水,从不打药施肥,纯天然无污染,大家吃的放心,健康也得以保障了,车站的日常供需问题也彻底解决了。
小窍门展现大智慧,圈养山鸡提高生活质量
除此之外,在这片“后花园”还有这么一群“客人”,每天悠然自得的在菜地里散着步。据该站李传亮副站长介绍:以前职工们想改善一下伙食,只能通过从家里回站的时候带肉类来存放在冰箱里,一是不方便,二是不新鲜。2016年,他们买了10多只山鸡,本打算逢年过节杀鸡提高下生活质量,却因此萌生了养鸡的念头。便在车站左侧大树下找了片空地,利用破旧的木板和水泥搭建起鸡圈。同时,将鸡圈内部用水泥隔出两个“小房间”,一间作为“产房”,另一件作为“孵化房”。每当母鸡在“产房”下了蛋,就将蛋移置“孵化房”,以此保证每颗蛋的质量。
他听附近村民说:一只公鸡可以配5至10只母鸡,于是就尝试了用1只公鸡配10只母鸡,没想到效果很好。经过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后花园”的“长住客”数量已经达到七八十只。为了让鸡肉质更鲜嫩,肌肉更紧致,他们便用木板给鸡搭建起“健身步道”,还将鸡的饲料桶挂至离地面80厘米上方,一方面防治老鼠偷吃,另一方面让鸡得到充分锻炼。
小木桶酿出大蜂房,养蜂采蜜提升生活品质
不得不提的是,在这片“后花园”中,还有另外一群勤劳的“小客人”,分别居住在菜地的四个木桶里。据该站李传亮副站长介绍:以前车站的饮用水是直接用抽水泵从河沟里抽上来的,水质浑浊,很多职工因此得了肾结石。现在车务段给车站配备了一个净水器和一个月40桶的饮用水,加上蜂蜜,他们不仅喝上纯净水,还能喝上一杯营养的蜂蜜水。车站有一名车站值班员,今年43岁,名叫黄文凯。工作之余,他喜欢在网上钻研种植、养殖相关技术,而且还把学的知识经常拿到“后花园”作实验,这群勤劳的“小客人”便是他招来的,而这四个木桶就是他给它们搭建的“房间”。
打开其中一个“房间”,里面的“小客人”是蜜蜂,而这个木桶其实就是蜂房,只见蜜蜂围绕着蜂蜜飞舞,蜂蜜如金黄的琥珀流动,看起来甘甜如醴。这些蜜蜂是黄文凯用“草帽招蜂”的方式:在草帽内部沾上蜂糖和点燃自制蜂蜡,放置于蜂团上方引诱蜜蜂,待蜜蜂钻入草帽内结团时,再带到事先准备好的木桶上,将蜂团抖于木桶内,迅速盖上木桶盖才收集来的。
平时采集蜂蜜时,就用菜园种的陈艾,点燃后进行驱蜂,防止在割取蜂糖时被蜜蜂蜇伤。现如今,大家都能喝上蜂蜜,
不仅有助于茶余饭后的食物消化,还能改善睡眠,提高免疫力,着实提高了车站的生活品质。这个千里渝怀别有洞天之大山深处——核桃园站的存在,亦是他们的团结之园,又是他们的凝聚之心。
时至今日,在大山深处,铁路沿线,还有很多像核桃园一样的站,还有很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以站为家,面对四面环山,甘于寂寞,默默奉献,用坚守实干守护着一方的平安,在平凡的坚守中融入生活的苦与乐,讲述着他们不平凡小站故事。
责任编辑:杨天佑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